公元 月 农历 年 [ 年 ]

下好用地保障先手棋 跑出项目落地新速度 ——张掖市自然资源局转作风提效能聚力保障项目落地

来源:用途管制科日期:2025-07-09

三抓三促开展以来,市自然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,坚持“项目为王、服务优先”理念围绕重项目落地实施,通过“四强”行动,积极探索用地途径,不断创新用地举措,努力破解用地难题,严格落实“零障碍、全方位”服务理念,以最快速度、最短时间、最优服务做好土地要素保障,推动了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实施。

一是强基础,下好用地审批“先手棋”。坚持把工作做在项目“落地意向”阶段,主动加强与县区、发改等部门对接,提前做好审批前置工作,认真梳理把握每个项目的用地需求,建立项目用地保障清单库,实行清单化跟踪对接。特别是对急需落地实施的重大项目,实行“挂图作战”“周调度”和跟踪办理工作制度,确保用地早审批、项目早落地。2024全市投资项目“三个清单”495个项目,除28个项目未到用地报批环节外,其他项目全部完成用地报批,用地保障率94.14%,是历年最高。全年共审批项目用地1.62万亩,重点保障了甘肃张掖抽水蓄能电站、甘肃爵铝年产30万吨再生铝新材料、河西硅业20万吨硅系新材料、百万千瓦级光伏新能源等省市列重大项目和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。2025年全市“三个清单”涉及用地审批的524个项目中,已完成用地报批手续的项目442个,用地保障率84.4%,同比2024年用地保障进度提前2个月。

二是强沟通,打好部门协作“阵地战”。始终把保障项目落地作为服务全市大局的第一职责,及早对项目规划符合性进行审查分析,切实保障重大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项目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,把破解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、解决企业现实需求结合起来,在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后,针对部分招商引资省列重大项目选址不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问题,迅速开展了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工作,高效编制城镇开发边界调整优化方案,蹲点厅部协调解决,共组织完成两批次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调整,确保了选址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1个国家重点项目(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)7个省列重大项目20万吨硅系项目、硅系材料综合利用、30万吨再生铝循环利用、40万废轮胎热裂解、万吨级碳纤维、高品质生态合金、祁连山水泥)以及民乐县省列重大项目顺利落地。及早组织开展临泽县、经开区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调整,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实施。

三是强服务,做好用地保障“必答题”。“审查审批更简、监督监管更强、服务保障更优”为目标,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,强化部门沟通协作,完善调度会商制度,加强对项目选址阶段的论证衔接,为项目实施把关定向、把脉会诊,确保项目既符合选址要求,又满足企业需求。对重大项目落实专班工作制,明确工作运行规则及职责,实行“日跟进调度、周上报进展、专人盯组件”的工作方式,形成项目落地“有人、有人、有人、有人”的闭环工作机制,紧盯关键环节,采取深入一线、驻扎办公、专题研究、联合会审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,对全市重点项目全流程、全周期服务,深入解决项目用地中的卡点、难点问题,以主观努力破解客观难题,以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,重点做好兰张三四线武张段、S10、S52、S54等重大项目用地预选、规划许可、用地审批等手续,力促项目早落地、早开工、早见效。

四是强支撑,加装快审快批“助推器”。统筹优化“十四五”期间土地利用指标,按照“严控总量、盘活存量、用好增量、集约高效”的要求,重点在盘活存量、节约集约用地上下功夫,既算“增量”账、更算 “存量”账,切实保障有效投资项目用地需求。一方面我们主动加强与省厅汇报协调,争取更大支持,另一方面切实优化用地指标管控,切实提高计划指标配置精准度,同时严格执行各类土地使用标准,学习借鉴发达地区集约节约土地办法,督促指导县区通过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、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、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等方式破解用地指标不足问题。充分发挥“多规合一”优势,推进“多审合一、多证合一”改革,在工作环节和报批材料上做“减法”,在职能上做“集成”,在时效上取“公约数”,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。对重大项目暂未批准使用林地许可、暂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,在可预见的情况下,允许“容缺受理”,改串联审查为并联审查,先行开展用地审查,实现各部门全流程业务融合,在提升服务保障效能的同时,为项目用地保障提供有力支撑,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。


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-2

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