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日期:2024-05-31
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、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,在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建县,为古丝绸之路之要冲,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。以汉将霍去病西征时昭功武德而得名“昭武”,晋代为避司马昭名讳,又因水丰多泽而易名“临泽”。总面积2729平方公里,辖7个镇、71个行政村、15万人,临泽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生态良好,县内有丹霞、黑河、沙漠、戈壁、森林、湿地、温泉、古刹、红色遗址、田园风光等多种资源,先后获全国文明县城、全国卫生县城、国家园林县城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“长安杯”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、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等荣誉称号。
近年来,临泽县对标文旅赋能型功能定位,把发展研学旅游作为持续深化全域旅游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,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、历史、自然资源,不断优化发展布局,丰富产品供给,高老庄获批全国西游文化研学基地,累计培育市级研学旅游基地6个、县级22个,策划精品研学线路12条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全面提升旅游六大要素品质,“旅游+研学”日渐“热辣滚烫”,成为临泽文旅的又一金字招牌,为县域旅游经济“增力添火”。2024年以来,全县接待185.44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.83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7%和61.83%。
倾力打造高质量研学课堂。坚持规划为先导,项目为支撑,市场开拓为重点,立足丹霞、黑河、沙漠、戈壁、森林、湿地、温泉、古刹、红色遗址、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,打造丹霞地质博物馆、丹霞口文旅小镇、高老庄、科技馆、德源农庄、梨园红色美丽村庄等一批文化寻脉、生存训练、地质科考、红色教育等研学旅游基地,累计培育市县级研学旅游基地28个。拓展特色研学体验课程,带领广大青少年沉浸式感受河西走廊民俗文化魅力,领略独特地质风貌,体验VR科普技术,聆听壮志红色故事,推动“研学教育”与“文旅融合”同频共振,赋能县域经济发展。
精心培育精品研学线路。坚持把城镇当景区打造、把乡村当景点打造、把道路当精品旅游走廊打造的理念,深度挖掘丹霞、温泉、沙漠、非遗民俗、红色资源、农耕体验等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,精心策划红色精品、乡村旅游、户外运动、民俗体验、地质科普、探险采风、中医康养、航空飞行等12条特色研学旅游线路,创新研学形式,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,吸引各地青少年来临追忆岁月、观光旅游。至目前,吸引北京、山东、台湾、武威、酒泉等省内外中小学来临追忆岁月、研学旅行50余批次、接待游客4万余人,研学旅游铸魂赋能效果日趋凸显。
着力塑造文旅品牌形象。健全完善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体系,发挥媒体“引爆效应”,加强与主流媒体、知名网站及旅游企业合作交流,进一步拓宽研学旅游客源市场。充分发挥县内各类社会组织、行业协会、重点企业等不同主体优势,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、主题突出的推介会、展销会及采风创作活动,多领域、多层面对外展示临泽形象。精心制作一批反映临泽形象、展示临泽特色的宣传片和公众号、抖音、短视频等图文作品,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、各类展会多渠道、多元化宣传临泽旅游资源和研学产品,使研学旅游成为临泽县域旅游发展新亮点。
全面优化文旅市场环境。持续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,不断完善旅游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,指导各文旅经营单位学标、对标、用标、贯标,树立旅游服务质量标杆。积极构建多元化、立体化、全覆盖的旅游市场综合执法监管体系,采取日常巡查+突击检查、联合排查+集中整治等相结合的方式,严厉打击恶意竞争、黑车黑导、阴阳菜单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,切实规范文旅市场秩序。强化旅游安全管理,健全完善安全应急预案,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,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,切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,临泽研学旅游美誉度不断提升。(供稿:临泽县发改局 张婧 王丽媛)